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红楼望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将近一个月,正是京师距铁岭的往返程期,因单程即达一千五百里,素有“里七外八”之谚语,是说关内须走七百里,出关再行八百里之遥也。

    我们的共识是秦可卿一案涉及的是废太子胤礽、弘皙一支的史迹,是为清代入关后第一大事,几乎“翻天覆地”曹家始终卷入此一旋涡而不能自拔——与“王爷级”竟会“同难同荣”实指非它,即此是矣。

    “神武将军”要到铁岭(附近的西丰至今有大围场遗址)去打围,也不是闲文淡话,中有事由。冯家与“仇都尉”家是“对头”也就是当时政局大斗争中的一个小局面的反映。

    如今还要说说你引录的太子胤礽的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异常重要!我有一种新破解——

    请看雪芹在书中第三回,黛玉入府,初见“荣禧堂”大匾,是御笔(先皇,康熙大帝也),故云“赤金、九龙、青地”的最高规制——而下面即又特写一副对联,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黻黼焕烟霞。

    我们立刻感受的是什么?就是此联文藻风格,怎么就和“老千岁”那么相仿!

    我想,你必已注意到了:这副联的落款尤为惊心动目:“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同乡”何义?都是辽北之人也。莫忘努尔哈赤破明,第一步是设计诱降了铁岭紧邻(东南接壤)抚顺,随即攻陷铁岭十几个戍守堡,而腰堡的曹世选(雪芹太高祖)被俘为奴,即在此役中(满洲“大金天命三年,戊午”)。

    奇怪的是:小说中写得分明的四郡王是东平、西宁、南安、北静,人人尽晓了;哪儿又出来一个“东安郡王”呢?难道是作者“一时疏忽”致此笔误?那太把雪芹看“扁”了。

    这就是特意逗漏重要消息:此是真实的“王爷”另外一级,不在“四郡”之中。

    尤其要注意一点:高鹗篡改雪芹原文,用心精密,他一见这落款,心里就知“了不得”马上提笔抹去了真文,换上了什么“衍圣公”云云。

    你看红楼梦的事情,如此之曲折复杂,没有“学”不知“史”只论“文”(也只限字面表层最浅一义),如何能读得其中之味,而解悟字里之情呢?

    所以你说得最为深透了:很多人总认为我们的研考是节外生枝,是喧宾夺主,是“不务正业”是“外围离谱”殊不知,他们正是看不见雪芹的高妙手法,以“荒唐言”来晓示于天下后世的一段特大的奇闻故事,这事牵连了多少人的生途命途,离合悲欢!所谓“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此种沉痛语言,乍看怎能理解?如果感受到我们的研考的主旨精神之后,就会另有体会了吧?

    多亏你提示了居易录中幸存的胤礽之对联,月与霞,在红楼中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地位,这也是一大发现。因此刻笔倦了,留待下次再叙。特表欣佩之意,并祝笔健!

    周汝昌拜启

    壬午七月初二日入秋之第三日也

    注

    “东安郡王穆莳”当即指皇太子胤礽。“莳”有“立也”一义,又有更(改)种(栽)一义,即移植义。此正合既立又遭废黜的史实。又,太子自古例称“东宫”此殆即“东安郡王”的隐意更显者:老皇御匾是“赤金”字,而对联特叙是“錾银”字,又正是皇帝与太子的“级别”标志。“穆”是美词、敬称,如诗经“穆穆文王”是例,有和厚欣悦等义。

    至于神武将军“冯”家,则喻指富察氏马齐、马武家是康、雍、乾三朝富贵极品之家,故时谚曰“二马吃尽天下草”冯即“二马”隐词。胤礽是索额图的侄女孝成太后所生,索、马皆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又都与争位“拥立”的皇子政权斗争,是关键性人物,均曾使康熙震怒而欲置之死地;他们二家与曹家的命运关系至深至切“冯紫英”是马齐家子弟之佼佼者也。凡此,需专文另叙,今不多涉。

    附刘心武2002年9月16日信

    汝昌前辈:

    大札早悉,铁网山东安郡王神武将军大文也已拜读,因家中事冗,迟至今日方复,心甚不安,恳乞谅鉴!

    王士祯居易录原书未访到。我所据为转引。转引自以下二书:

    一、康熙朝储位斗争记实美国吴秀良著,张震久、吴伯娅译

    该书1979年在美国出版,译本198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版,该译本34页有下列一段文字:康熙还自豪地提及胤礽的少年有为,他说:“其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太子在十几岁时(约1684年)写过两行难得的对联,足以证明他无愧于父亲的称赞。然后引出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对联后有注解号,脚注是:王士祯居易录卷31。

    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杨珍著,2001年11月学苑出版社第一版

    该书193页有下列一段文字:康熙帝对于允禧与一般汉臣的交往,也持鼓励态度,如一次南巡中,康熙帝赐给致仕内阁大学士徐嘉炎御书、对联及唐诗后,皇太子允禧“赐嘉炎睿书博雅堂大字,又一联云:‘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并赐睿诗一首。”页下脚注是:王士祯:居易录卷31,第1—2页。

    “楼中江上”一联,确实与红楼梦中“座上堂前”一联太相仿了!何况当年胤礽确实以此给人题写过,估计不止是给徐嘉炎一处。

    我有中华书局印的王士祯池北偶谈,另知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过他的香祖笔记,居易录和居易续录不知出过铅排本否?杨珍书后所附参考书目,香祖笔记标明铅排本,居易录却注明是康熙刻本。倘居易录没有影印本和铅排本,则访求不易。居易录、居易续录应尽快访到,以便细阅,也许还会有意外收获。我当努力。

    上述二书,美国吴博士的似水平一般。但杨珍女士的两本书(另一本是康熙皇帝一家)则相当有参考价值,她通满文,能直接阅读满文档案,见解不俗,书中引用资料较丰,附表中有清朝历朝皇子简表,及康熙帝诸女表,很有用。

    先就对联一事汇报如上。

    颂

    秋祺!

    晚辈刘心武拜

    2002年9月16日

    附周汝昌先生壬午中秋后二日信

    心武学友:

    昨(22)接16日来书,喜知所示出处情况。此二书我毫无所闻,只因目不能读,故多年来不看“新书广告”也不买书(买了蜗室已无处可放)其孤陋之状可笑之境若被“名流”得知一定大牙笑掉也!此二书即皆专题专著,而且他们又有条件博搜史料,料想此联之外也不见其它记载了(指胤礽之文字)。旧年我曾烦人到郑家庄去“考古”(胤礽所邑,而今恐无遗迹矣)。其师傅熊赐履文集应重读(昔时不能注意及此),可惜我已不能而你也不易为此而跑图书馆,徒叹奈何(熊即为曹玺作挽诗的大学士,十分重要,康熙命曹寅看顾他的晚境见新证所引)!这段“公案”是破译红楼的钥匙,盼你能坚持深入不断研究。

    兄“枉凝眉”文本想也写写,又虑人家说我二人“对口相声”是“编”好了的,故暂按笔不动,以俟良机。附及。

    因老伴突然病逝,心情不好,此信草草望谅。

    秋日笔健

    盲者周汝昌拜上

    壬午中秋后

    (另纸)手文心武亦痴人

    绿叶红楼境自新

    每见佳篇吾意来

    共启尺素托游鳞

    临缄口占

    解味草

    壬午中秋后二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