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吗?去安慰宝玉,去救出宝玉,关键时候这种人就站出来了,很重要的情节。但是非常可惜,脂砚斋又告诉我们“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还不是一份稿,五六稿,大概有五六回“被借阅者迷失,叹叹!”我现在跟着她叹,多想看啊!这借阅者是什么借阅者啊?这么缺德啊!是不是啊?不但毁了当时曹雪芹的著作,也使咱们失去了这种眼福。当然也有红学家考证,这不是一般的借阅者,实际上当时曹雪芹写作可能已经被人盯上了,在清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是非常厉害的。前面写那些繁华生活还可以,到后面你要写这个贵族家庭的败落,这很危险。你写到狱神庙,这更危险。所以就有人以借来看看这个名义,拿走了就没还,非常大的损失。所以你说红楼梦的研究,红学的第三个大分支——脂学多有意思啊!多值得研究啊!是不是啊?应该到里面去逛一逛。当然,脂学里也充满了争论,因为各古本脂批的数量不一样,相类的批语又往往出现差异,而且古本里后来又有不少署名畸笏叟的批语,畸笏叟是否是脂砚斋后来另取的一个更怪的名字,还是根本就是另外一个人呢?红学界聚讼纷纭,但绝大多数论家还是有基本共识的,那就是都认为脂批极有研究价值,脂学非常重要。

    根据脂砚斋的透露,就证明曹雪芹八十回以后根本就写了,整本书可能就已经写完了,没彻底完成也就是当中差一些部件,比如第二十二回没完,就是灯谜没填完。像还有一回,是第七十五回,那个时候贾家已经开始衰败了,抄检大观园之后了,贾母强打精神把子孙召集在一起来赏月,这回大家都知道,里面写到了,贾政让贾宝玉做诗,后来贾环、贾兰也各做一首诗,但那个诗我们就没看到,现在你看本子上没有,脂砚斋评语说得很清楚,她有记录“缺中秋诗,俟雪芹”俟就是等待的意思,就是说我做编辑工作,就这地方还缺几首诗,等着曹雪芹有工夫的时候来补上,我在这儿记下来,我得提醒他,哪天你要把这个补上。而且脂砚斋透露的有的信息更惊心动魄,她说红楼梦最后一回有一个情榜,就是写到最后一回,就跟那个水浒传最后一百单八将排座次,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样,有一个情榜,这个情榜怎么排呢?可以推测出来,除了贾宝玉全是女性,贾宝玉单独,贾宝玉可能叫做绛洞花王,这是在书里面正式出现过的一个词,群花的一个护花仙子,一个护花人。她就说了,她说贾宝玉后面还有考语,就是情榜对每一个人,后面都有几个字的考语,考语就是曹雪芹加的评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鉴定了,但是他用非常精炼的话,贾宝玉的考语是“情不情”她写出来了,她在前面的批语透露出来了,说最后一回,贾宝玉的考语是“情不情”她说这里这样描写,难怪“情不情”第一个“情”是动词,第二个“情”是名词,就是贾宝玉他能够用自己的感情去赋予那些没有感情的东西,这个人就属于人文情怀深厚到这种地步。她说黛玉的考语是“情情”第一个字是动词,第二个字是名词,黛玉是把她的感情只献给她爱的那个人,献给她自己的感情。她爱情很专一。薛宝钗很可惜,我们没查到她的考语,没留下这样的痕迹,估计是比如说“无情”或别的什么。很显然,就是说,从第五回册页我们就知道,他是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构想,可能到最后,他就决定像水浒传一样,出一个总榜,他是每十二个人一组,分九组,一百零八个女性都在榜上,他写完了的。而且脂砚斋干脆就告诉你,其中八十回后有一个回目——红楼梦的回目很有趣,都是八个字,不是像中国传统那个,中国人喜欢五个字、七个字,或者六个字,它是八个字——她就告诉你后面有什么回目,她说是什么呢?有一回是“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她把回目都告诉你了,怎么会八十回以后曹雪芹没写呢?说句老实话,本来怎么轮得到你高鹗去续后八十回的故事呢?人家都写完了的,只是书稿没有定稿,还缺一些部件而已。所以这个红楼梦是一部很悲惨的书,曹雪芹真是一个天才的悲剧。研究脂批,我们真的心得可以非常之多。

    她透露很多东西,包括八十回以后有些文字,她也透露。比如说前面八十回里面写到贾宝玉在宁国府看戏,觉得热闹到不堪的地步,太烦了,要出去玩,最后是茗烟,他的一个小厮,这个角色的名字有时候又写成焙茗,陪他出去,到袭人家。袭人家就赶快招待他,但是你想他一个贵族公子,袭人家,也不是很穷,但是袭人觉得家里人摆上的这些东西啊,叫做“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没一样能给宝玉吃。当然最后袭人想想,到我们家一趟,你不吃也不好,最后就捡了几个松穰,吹了吹细皮,拿手帕托着给贾宝玉吃。这个时候脂砚斋就有批语,她透露后面的文字,她说“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就是说,现在这么好的东西——其实袭人家当时是过元宵节,摆出的茶果都非常好,但是袭人就觉得没有能给贾宝玉吃的,你说贾宝玉在那温柔富贵乡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啊?后面一些描写,我们就更知道他过的什么样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脂砚斋跟我们透露,在八十回后面,会写到贾宝玉是一种什么处境呢?他会披一个大红猩猩的斗篷吗?大红猩猩毡斗篷?见鬼了。脂砚斋说得很清楚,后面要写他是“寒冬噎酸齑”就是咱们过去有句话叫做“把他碾为齑粉”齑就是碎末,酸齑就是酸菜的渣子,知道吗?寒冬就只能吃那个。用什么取暖呢?是一个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吗?叫“雪夜围破毡”不知道在哪儿捡一个破毡子围着。所以高鹗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人家脂砚斋看过后面曹雪芹怎么写的,告诉你有这个句子,所以脂学也很要紧。我也是在脂学里面来回游弋,其乐无穷。

    除了曹学,刚才我们讲到有版本学,有脂学,还有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就是探佚学。

    什么叫佚?就是丢了,散失了,就叫佚。探佚就是把丢掉了散失的东西找回来,就叫探佚。根据脂砚斋的批语,我们有很多探佚收获了,根据她的透露去了解八十回后的内容,就是探佚嘛。除了这以外,也还可以探佚,探佚有很大的一个空间,探佚的空间太大了,如果说曹学或者说版本学,或者说脂学它的资源就是那么多,空间还不是最大的话,那么探佚学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可以来参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前八十回的文本的理解,根据脂砚斋批语,以及根据我们自己的善察能悟,我们自己的聪明智慧,去探索红楼梦或者说石头记在流传过程当中丢掉的是什么,我们争取把丢掉的找回来,这本身就是阅读当中的乐趣。西方后来有一种审美的观点,叫做接受美学,就是读一本书,不是说被动地去接受作者写的那些东西,而是参与作者的创作,他虽然已经写完了,我阅读当中把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想像参加进去,最后我们共同完成这样一个精神之旅。这个观点我觉得也可以挪到我们的探佚学里面来,我们可以搞探佚。

    探佚又分很多层次了,首先就是说我们现在读到的八十回基本上是曹雪芹的。八十回以后,曹雪芹打算怎么写,写过什么,可以探佚出来,是有线索的,虽然资源不是非常丰富,但是绝不是零。

    另外就是前八十回要不要探佚?前八十回也可以探佚。首先不是有人就提出来嘛,第六十四、六十七回不太像曹雪芹本人写的,当然那也不会是高鹗续的,会不会是脂砚斋帮他补完的呢?或者是别的什么人帮他补的?这也可以探。为什么曹雪芹传下来的本子里面,第六十四、六十七这两回的文笔有一点奇怪?这就可以探,而且有很大的探佚空间。还有就是说,前八十回里面,有的地方他做了改动。我自己写小说,我当然是一个小说的学徒了,不好跟经典著作的大师这些作者来比,但是有两句诗说得好,就是袁枚写的苔里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青苔,苔藓上的花就像米粒那么大,它也要正正经经地开,它开的时候很有尊严,它说我学牡丹,牡丹怎么开我也怎么开,我觉得我有这股气。中国人不能老是妄自菲薄,老觉得自己不行,别人也觉得你越说不行,你就越谦虚,夸你有谦虚美德,你真好,这就是把人夸死,不能这么夸人的。要怎么夸人呢?你要敢想,敢说,敢做,有大师写的经典著作,你也写一个试试。所以我虽然是苔花,咱也学牡丹开。我就体会曹雪芹的创作,我觉得我虽然是一个苔花,在有些方面和牡丹花是相通的,比如说都是植物,开花都有一个从花蕾到张开,把花朵涨圆的过程,咱们都是一样的。所以说,我就开始琢磨前八十回里面有没有可以探佚的空间了,我就发现了第十三回的问题,第十三回,就是写秦可卿之死这一回。这一回很要紧,他写了金陵十二钗第十二钗秦可卿死亡的故事,这个人物出场很晚,没到第二十回呢,刚到第十三回,连第十五回都没到呢,她就死去了。这个无所谓,一个大的著作,对人物的设置有早死的,有后死的,有老也不死的,有老不死的,都有可能。问题是,这一回有一条脂砚斋的批语,脂砚斋批语说得很清楚,她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这句话我们以后还会分析,我这儿不展开。然后她说“老朽”——因为这个时间,他们十年辛苦不寻常,年纪也都大了,所以那个时候脂砚斋可能和曹雪芹一起来很辛苦搞这个书,经过十年了,她就说自己“老朽”也有幽默的意思。她说“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就是曹雪芹写到秦可卿的阴魂去向凤姐说话,她说“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意思是那很不容易的,那不是一个思想比较深刻的人,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说“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因赦之”“赦之”就是赦免的意思“因命芹溪删去”“芹溪”是曹雪芹的号,别号,就是说,闹半天“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个回目是后改的,原来这一回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而且曹雪芹写了淫丧天香楼的种种事情、种种情节。脂砚斋由于她所说的那些原因,觉得秦可卿这个生活原型、这个人她的命运还是很值得人宽恕的,就说别把这个事写出来了,把这个事隐过去算了,她就让曹雪芹把它给删了。删了多少呢?哎呀,删得太多了,也是脂砚斋自己说的,她算了一下“此回只十,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也。”请注意这个“”研究红楼梦,有时候你必须得回到繁体字上来。因为过去的繁体字的“”它也代表线装书的一页,线装书大家知道是一张纸窝过来,装订在一起的,它的一页相当于现在的两个页码,删去了“四五”等于删去了现在的八个到十个页码,是不是啊?红楼梦的信息传递是非常密集的,你比如说妙玉,妙玉真正正式出场的那个戏就是品茶栊翠庵那一场戏,只用了一千多个字,不到一千五百个字,形象就完成了,性格就出来了,而且她和贾母的关系,她和宝玉的关系,她和林黛玉的关系,她和薛宝钗的关系全活跳出来了,一千多个字,厉害不厉害?那么,这一回删去了“四五”之多,删去得多不多?伤筋动骨啊!是不是啊?他为什么要删?我刚才说了“苔花如米小”我自己知道我为什么删我的那个小说,我也写小说。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艺术性考虑,我写着写着,觉得这么写不好,不如那个写法,这个多了,我把它删了,改了。那个删了改了就不要了,要也没有意义,我觉得不好我还要它干吗;另一种,就是说我有心理障碍,有心理障碍,非艺术考虑。这不得罪人吗?这不是要惹事儿吗?我别这么写了,我改了得了,咱们忍痛删了得了,这个是非艺术考虑。显然,曹雪芹当时听脂砚斋的意见,是在当时那种严酷的人文环境下,出于非艺术的考虑,删了这一回达“四五”之多,那么他删去的是什么,这丢掉的是什么,我们为了研究作者的整体构思,为了研究当时作家所处的人文环境,为了更深入地、更全面地理解这本书,我们就需要探佚。我的探佚就是从这儿切进去的。

    我进入这个领域以后,就在1992年开始发表关于秦可卿研究的文章,后来陆续形成了四本书:秦可卿之死红楼三钗之谜画梁春尽落香尘红楼望月,这四本书是不断更新内容,不断增添内容的,层层推进我自己的研究。这个时候,就跟开头我讲的一样,有一个书生,不过这个书生不叫朱昌鼎了,这个书生叫刘心武,他在那儿看书,看着红楼梦,在那儿研究,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蒙,大家知道王蒙也是一个作家,同行,王蒙见了我就说,心武啊,你的研究我给你取个名,你那不就是研究秦学吗?他在笑谈当中为我的研究命了名,我很高兴。我相信民间的红学研究从笑谈开始,到最后一点都不可笑。只要我们有志气,苔花也可以像牡丹一样开放,而且我有我的优势,我会写小说,我把我的研究成果以探佚小说形式发表。所以我非常高兴,能够系统地来讲述我自己的红学研究心得。我的研究,最后形成独家思路的就是秦可卿研究,就是秦学研究。我的研究中所碰到的第一个课题就是秦可卿的出身是否寒微。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我下回分解。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