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四牌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淫雨绵绵。

    站在小山坡上,回望稻田那边的学校,青瓦灰墙的两层小楼,门窗破败,墙皮剥落,残存的大字报红绿相间,墨迹斑斑;明廊外侧的木柱和栅栏都已经陈旧,呈黑褐色;裸露的操场上,破损的篮球架像恐龙的遗骨;一切都仿佛被浸泡在了污水之中。

    恍然一梦。

    蒋盈平举着橘红色的柿油雨伞,扭转身,沿着小山坡上的石砌小路,进入毛竹林。毛竹林里有淅淅沥沥的滴水声。本来那绒毛细雨敲不响竹叶,但竹叶上积水多了,上面的滴落到下面,便有了那撩人心绪的声音。蒋盈平放慢脚步,有时干脆就停步不前,在那竹林中贪婪地享受仿佛是偷盗而来的宁静。他尽量用一把自慰的隐形梳子,梳理着自己那因惊吓和孤独而纠结成一团的痛苦思绪。

    后悔是一剂苦药,而且并不治病。但这些日子他不知不觉中已喝了多少!

    后悔当年报考北大时选了个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其实以那时他的调干资格,以他的考试成绩,他实在是有着非常广阔的选择余地,而在一念之差中,他竟在第一志愿里填下了这个专业!什么使然?他回想起当年工作的单位里的那个露天剧场,无非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到那里演出了俄罗斯喜剧大师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无非是妹妹蒋盈波的同班同学鞠琴她们那个文工团的话剧队也到那里演出了苏联话剧曙光照耀着莫斯科还有那些苏联电影,那些中文版的苏联画报和苏联妇女,以及非常想读懂却一时只好光欣赏图片的俄文版星火和苏联银幕再有自然是一大堆俄罗斯和苏联的小说,于是乎,就觉得学习俄罗斯语言文学不仅最实用,也最浪漫,不仅是祖国最需要的,也是自己最可引为自豪的谁想到临近分配时中苏两党之间已公开了他们之间的分歧,苏联专家已纷纷撤走,俄语人才顿然过剩,而国家又经济困难,中央单位、学术机构、文化部门都纷纷紧缩,乃至于开始下放他们那里多余的俄语翻译。于是,蒋盈平毕业后竟被分配到了湖南,而且所分配的单位所在地不仅并非省会长沙,也并非省内别的城市,而是湘北一个县城,到那县城报到后,不是把他留在了县政府,而是分到了县里一所中学。那中学又并非是一中,而是县三中,那县三中根本就不在县城里,而在离县城八里地以外的镇子上,而那县三中的校址竟又并不在镇子的街巷中,却是在镇集以外一里地的农田里。那校舍倒是一栋两层的瓦顶砖墙木门廊的楼房,也还有片操场,但周围竟根本不设围墙

    蒋盈平在北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了一大堆关于伊戈尔远征记的考据,关于19世纪俄罗斯古典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的探讨,关于安东契诃夫戏剧比如说海鸥和樱桃园中的“停顿”的使用所体现出的深意,关于米肖洛霍夫在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中的新开掘,以及他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究竟应如何评价的争鸣等等,等等。然而,在这穷乡僻壤,他那满腹的俄罗斯经纶,究竟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工作任务是教初中的俄语课,那其实是根本用不着到北大学习5年后再来执此教鞭的,并且头几堂课一上下来他就意识到,对于这些冬天手脚乃至脸上都生出许多冻疮的农村学生来谈,当务之急与其说是教会他们说俄语,不如说是教会他们说普通话

    蒋盈平也很后悔自己在北大时没有下苦功夫学习,其实,也不能说俄语专业的毕业后就一定不吃香。他们那一届毕业时,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还是要人的,也有一部分同学留下来改学西班牙语及阿尔巴尼亚、斯瓦希利等小语种,而自己考试时常常不仅不能成绩优秀,还有几回不及格只好补考,记得有一回口试,抽了个语法题的题签,进到考场支支吾吾,答不出老师的追问,最后那主考老师便笑着说:“不行不行,你简直不行,先退出去,准备好了再来”自己便涨红着脸抱惭而退倘若自己成绩优秀一些,那不很可能就不至于沦落到这乡野危楼之中了吗?

    实在也是因为把大部分精力和心思都投入到了京剧社的活动中!这这不后悔!蒋盈平停住脚,听竹梢上滴下的水珠敲击伞面,嗅着伞面上飘逸出的柿油气味,在心里对自己喃喃地说:这个不后悔,不后悔!

    是的,北大5年,究竟是俄罗斯语言文学的5年,还是京剧的5年?二哥蒋盈工就打趣过他:“与其这么业余地疯唱,真还不如下海!”

    妹妹蒋盈波有一回也说:“你退学下海,不仅能唱出名气,也就保险留在北京,不用去那个莫名其妙的什么县立三中了!”

    连弟弟蒋盈海竟也奚落他:“托尔斯泰加程砚秋除二,得‘县三’!”

    可是蒋盈平惟独对自己沉浸于京剧社活动的那些日日夜夜,有永生不悔的情怀!

    其实,京剧社于他,实际上所沉浸的岁月并不到5年。1957年的反右斗争一起,京剧社也便暂时中止了活动,而且,一些社友便在那场斗争中忽然成了敌人,成了自己不敢再来社里活动而蒋盈平他们也不敢再与之接触的危险分子,比如黄绿青,那个法语系的高材生,他本是台下风度潇洒、台上噱头百出的一个活泼泼的宝贝。有一天蒋盈平正打算找他去对锁麟囊中薛湘灵和胡婆的一场戏,半道上遇见了京剧社的小生何康,何康一听他说出黄绿青的名字,便把手掌挡住他的双唇,紧紧张张地告诉他:“你怎么还这么糊里糊涂的!黄绿青已经被他们系里揪出来了!是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右派分子!”蒋盈平大吃一惊,忍不住说:“怎么会呢?他在学校里什么言论也没有呀!”何康便告诉他:“学校里没有,外头有啊!人家已经查明,他用笔名写了好几篇文章,都登在上海的新民晚报上,全是右派言论,大毒草!”蒋盈平给吓出了一身冷汗“反右”过后“大跃进”的时候,京剧社恢复过一点清唱,到大炼钢铁的土高炉边搞过慰问演出;再后范玉娥还编过一个表现师生们踊跃参加十三陵水库修建工程的活报京剧齐上阵,在校内和水库工地上各演过两场,但因为无论如何也无法安排男扮女装的程派唱腔,蒋盈平便临时充当了伴奏中的一员,打小锣,范玉娥也不好女扮男装唱马派须生,便编导之外又兼化妆和道具管理那以后因为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学校无经费,师生无精力,讲究“保持热量”而不主张大兴演艺活动。京剧社又沉寂下来,后来蒋盈平便毕业了。他一直梦想能同京剧社的同仁们排演出全本锁麟囊——同仁们也都有浓厚兴趣——却始终未能如愿

    在那竹林中,蒋盈平百感交集。他竟不知不觉轻声哼唱起锁麟囊一剧中薛湘灵的一段“二黄三眼”转“快三眼”来: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

    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

    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

    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突然传来一阵高音喇叭广播“最高指示”的声音,那声音来自不止一个方向,在他身后,肯定是学校楼边电线杆子上的高音喇叭,在他前面、侧面,则估计是县城里和附近一家工厂里传出来的——几个“造反派”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都开始新的一轮“战斗”了!

    蒋盈平心里一紧,赶忙闭拢嘴唇,同时心底里涌出一种罪孽感,都什么岁月了,自己怎么竟还敢哼唱腐朽反动的“四旧”啊?!他下意识地朝四周望望,还好,毛竹蓊翳的山坡上,只有他一个人举伞踽踽独行

    他加快了脚步。他是要往童二娘家去,那里是他眼下惟一尚能得到温暖的地方

    2

    蒋盈平落生的时候,正是父亲蒋一水在海关当职员混得最好的阶段,家里的生活不仅富裕,而且相当讲排场,那时候家里雇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带他;另一个只管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兄弟姐妹们都长大以后,大家合看那时蒋盈平的照片,照片上的蒋盈平坐在一辆洋味十足的玩具汽车里,身穿漂亮的海军衫,白胖胖,娇憨憨,大家就都指戳着照片上的他批判说:“好一个资产阶级小少爷!”“温柔富贵乡的产物!”“整个儿一个‘多余人形象’!”“怎么好意思拿去给工人贫下中农看!”

    但是父亲蒋一水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个资产阶级分子,其实很难说。他是在家境中落乃至经济上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放弃协和医科大学的学业,而去报考海关当职员的,因为并无过硬的背景,所以考上的不是纯粹白领的坐写字楼的“内班”而是更接近蓝领的在关口查验货物的“外班”所以解放后定成分充其量不过定为一个旧职员而已。但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因为中国海关由帝国主义控制,有相对独立的体制,薪酬较高且较稳定,所以即使一个小小的“外班”职员,家中也能一度雇用两个保姆,生活水平确实大大超过一般的城市居民。但蒋盈平的大哥蒋盈农和二哥蒋盈工落生时和那以后的几年中,蒋一水开始还并未进入海关,后来又是试用期而未正式被录用,所以头两个儿子都没赶上蒋盈平这么好的“待遇”而等妹妹蒋盈波和弟弟蒋盈海落生时,就逐渐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在重庆海关当职员的蒋一水尽管跟其他部门的职员比起来仍旧薪酬较高,家里的生活水准也远远降落在蒋盈平童年时代以下了。蒋盈平童年时代的那种“得天独厚”的娇养状态,对他一生的身心都埋下了许多特有的因素。

    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因素,就是对亲友的依赖性。

    对亲友感情深挚,这本来是好事,但发展到成年后仍然不能将自我与亲友作必要的区分,不能将亲友之情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之内,不能在必要时将这感情剥离或淡化,则就往往使亲友感到难堪,而蒋盈平自己则感到失落,失落感的积蓄往往又使他分外地感到孤独、寂寞、惘怅和凄凉,结果,又爆发为对亲友之情的新一轮渴求和追逐

    比如说,蒋盈平去看鞠琴他们文工团的演出,跑到后台去找鞠琴,鞠琴本是很高兴的,论起来他们不仅是蜀香中学的校友,因蒋盈波的关系鞠琴又认了蒋一水夫妇作干爹干妈,叫蒋盈平一声“小哥”不成问题,更欢迎他对演出说些赞扬的话提出些建设性的意见。但相貌上分明已经是一个大老爷们的蒋盈平一见了鞠琴,便主动抓住她的双手,双脚连蹦,以一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式的语气尖声欢呼:“哎呀!太好啦!直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啊!”惹得后台的人们都不禁侧目,鞠琴便只得从他粗大的手掌里退出自己的一双手,尴尬万分地说:“哪儿呀唱得还不够好,你多给我们提意见吧”而蒋盈平对鞠琴的不快竟浑然不觉

    再比如,表妹田月明早已“罗敷自有夫”嫁给混血儿西人一两年了,蒋盈平却还总时不时地给田月明写些信,抬头便称“咪妹儿”那是田月明父母即蒋盈平姑妈姑爹一度对田月明的昵称,蒋盈平小时候同田月明一处玩耍时这样叫她本不足怪,但人家已俨然西人之妻了,你还“咪妹儿”长“咪妹儿”短,合适么?蒋盈平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他在信尾还要署上“一起坐罐罐的小表哥”这样的字样,惹得西人有一回忍不住跟田月明吵了起来:“一起坐罐罐是什么意思?!怎么这么不要脸?!”田月明气得胸堵喉胀,费了好半天劲才跟西人解释清楚:他们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小时候曾住在一处,每晚在屋檐下坐成一排,往痰盂罐罐里撒尿拉屎,如此而已,蒋盈平这人不过是个长不大的儿童罢了。信里讲的无非都是些看了什么电影呀、什么演员演得极糟呀、什么插曲谱得极好呀之类的废话西人毕竟也在蜀香中学里和田家、蒋家见过蒋盈平,细想他写信给田月明也确乎并无什么歹意,便不再追究,但心中毕竟厌恶,而蒋盈平久久不知

    蒋盈平上大学时,跟同班的同学倒不怎么交往,跟京剧社的同伴那真是情同手足,他常把社里的同伴请到城里家中,也不管给操持饭菜的母亲增加了多少负担,随便就留下三个五个在家里吃饭,他是一点儿也不到厨房里帮忙,只是在客厅中同他们嬉笑欢谈,一会儿同“袖珍美男子”鲁羽一唱一和地奚落某个过气青衣,怪腔怪调怪模怪样地学那“沙嘶劈哑”的唱腔和已不能卧鱼的僵硬身段,一会又同专攻荀派花旦戏的詹德娟争论红楼二尤里一个唱段的处理,要么就跟范玉娥抬杠,范玉娥认为当时独自挑班的名须生奚啸伯的唱腔很有味道,他便用力撇嘴,偏说:“糟极了,凉白开!蚊子叫!”有的男同学城里没有家,在吉祥、长安等剧场看完夜戏回不了北大,他就留他们在自己家过夜,一同跟他们在客厅地板上打地铺睡,睡下熄了灯还要唧唧咕咕、咯咯呵呵地笑,也不管里间屋的父母给吵得如何睡不安宁更有一回把一同看完谭富英难得一露的南天门的何康和范玉娥都领回了家中,结果只得让母亲在里屋同范玉娥一起睡,烦请父亲到外屋睡小床,而他同何康打地铺,后来二哥蒋盈工知道了训了他一顿,他才嘟噜着个嘴,答应以后不再带女同学来家里留宿

    毕业了,京剧社的骨干差不多都同届,大家分手时固然都有点依依不舍,但别人都不像蒋盈平那样,似乎京剧社是他的第二生命乃至他那惟一生命实体中的重要部分,他跟谁握别时都要泪湿衣襟唱铜锤花脸的程雄是学地质地理的,自愿到青海省的地质勘探队去工作,他们那个专业分配得早,程雄先走一步,那时蒋盈平他们系的分配方案还没公布下来,蒋盈平到火车站为程雄送行,车还没开,蒋盈平便拉着程雄的手哭开了,程雄不禁有些吃惊——论交情他们处得确实相当不错,但似乎也犯不上这么个仿佛是生离死别的情景!程雄魁梧粗壮,蒋盈平站在他对面也并非娇小玲珑,更非女性,而且几天来不及刮胡子,分明也是个大骨架的黑胡子汉,却当着月台上那么多人,一副“执手相看泪眼”的做派,程雄心想你的真挚友情我领了,可千万别再让旁人看着当作笑话,便抽出手拍拍蒋盈平肩膀说:“伙计,这没有什么!没有不散的筵席,话说回来,也不是从此不摆筵席,咱们同台唱一出二进宫的机会早晚能有!”程雄和蒋盈平在京剧社里关系极好,但因为蒋盈平排的程派折子戏里几乎都没有花脸的角色,因此他俩竟从未在一出戏里搭档过,曾有过以程派唱法处理二进宫中李艳妃一角的计划,又因伴奏问题不能妥善解决而终成泡影程雄说这话本意在让蒋盈平振作起来,乐观起来,谁知蒋盈平听了竟哽咽出声,爽性掏出一方手帕捂脸痛哭起来,程雄“咳”了一声,摇摇头转身走了,蒋盈平擦完泪水擤完鼻涕抬眼一看,程雄已然离去,不禁发愣独自走出车站时,心里又仿佛空无所依,又仿佛坠上了一块铅砣

    到了湘北那所县三中以后,除了上课、开会、劳动,蒋盈平就蜷缩在学校为他提供的楼角那间单人宿舍里给亲友写信,要么就用半导体收音机听电台播出的京剧节目。那间宿舍面积不算小,除了一张四季支着蚊帐的大木床而外,便只有一桌、一柜、两把椅子和一个脸盆架而已,显得空空落落,加以地面返潮,他不得不经常向总务处要些石灰来撒在床下屋角,屋子里总弥漫着一股石灰和霉菌交混的气味,夜深人静之时,他便简直寂寞得恨不能化为一只小小的潮虫,因为潮虫爬进墙缝里肯定比他这样一个人独处要温暖而充实得多

    县三中的校长、同事乃至工友,还有同学和一些同学的家长对他都很尊重,因为他来自北京,来自北大,人又温和,教课又认真,他同当地人在一般xìng交往上也从未感到过不快,但他没有也不想有也没有能力使自己在那样一个人地生疏的环境里和身边的人建构起一种朋友的关系,当地人简直没有了解和喜欢京剧的人,他们也喜欢看戏乃至也偶尔唱几句戏,但那是与京剧差异颇大的花鼓戏。他谨慎地不让当地人知道他是个酷爱京剧青衣艺术又特别是程派青衣艺术的“怪人”只是当一个人独处时,他才轻轻地哼唱起程腔,比如春闺梦中的“二六板”转“快板”:

    细想往事心犹恨,生把鸳鸯两下分,

    终朝如醉还如病,苦依熏笼坐到明,

    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

    可怜侬在深闺等,海棠开日到如今

    又比如荒山泪中的“西皮慢板”:

    听三更真个到月明人静,

    猛听得窗儿外似有人行

    忙移步隔花荫留神觑定,

    原来是秋风起扫叶之声

    兴浓时更把屋门拴紧,把一条旧床单披在肩上顺到臂上手中且当水袖,随着哼唱来几个身段,舞几回水袖。凡此种种,竟都从未被淳朴的当地人窥破。

    一放寒暑假,蒋盈平便赶快动身返回北京,一回北京他便如同涸辙之鱼又被放回了江湖之中,除了同父母弟妹等共享了团聚之乐,他便轮流去寻访那些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的京剧社旧友,去得最多的是何康、范玉娥那两口子家里,他们必定留他吃饭,有时吃过中饭又聊又唱,不觉天晚,便又一起下面条吃晚饭唱花旦也兼能唱青衣的詹德娟分在一个国家机关工作,嫁了个丈夫是个并不喜欢京剧的处长,蒋盈平也跑到詹德娟家里去叙旧,詹德娟对他的接待很勉强,那位硬邦邦的丈夫更是表面礼貌而频频侧目,蒋盈平却直到第三次以后才看懂了人家的眼色,出得那家的门后却并不检讨自己的孟浪,而悲叹世上人情的淡薄他也去找过黄绿青,黄绿青打成右派后下放到远郊一个磷肥厂当装料工,当他下工后忽然发现蒋盈平找上门来时不禁惊愕莫名,尽管他相信蒋盈平的善良和直率,也感念蒋盈平的那份同窗和同好的情谊,但坎坷的遭遇已全然磨尽了他原有的活泼与诙谐,他早已不再看戏不再唱戏并且不再想戏,蒋盈平则对黄绿青大失所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