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三国之蜀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蜀汉帝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奇迹,多年之后还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它从一个那么弱小的开始——“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身之地”,却在几年之间实现了空前的强大,跨有荆益,夺得汉中,占了天下将近三分之二。

    它是历史上第一个偏安一隅,却自称是代表全国正统的国家。即使到今天,中国也还有某个地区在模仿这个做法。

    它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那是一张图纸上画出来,然后按部就班建设出来的帝国,这张图纸叫“隆中对”。

    今天的学者一般都认为“隆中对”的主要内容大体是真的,因为《三国志》作者陈寿不止一次提过这个“隆中对”。这段神奇的对话也成了《三国演义》的文眼,诸葛亮也成了全书的主角,三顾之前的故事成了准备他出场的铺垫。

    “伟大”的蜀汉帝国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前后达到了鼎盛,不仅实现了诸葛亮在8年前的规划蓝图,跨有荆州和益州,还一举夺下了汉中,在同曹操的决战中射掉了曹操两颗门牙,北方政权从此彻底丧失了统一中国的能力。

    然而好景不长,2年之后,关羽出兵宛、洛,樊城久攻不下,又被吕蒙袭取了荆州。为了继续跨有荆、益,刘备出师讨伐吴国,兵败猇亭,病死秭归。从此蜀汉政权偏安一隅,虽然历经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多次北伐中原,最终无果而终,困死在了蜀中之地。

    走麦城,白帝托孤,五丈原,这后来也都成了戏剧的经典情节,让无数才子达人叹息时也命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是我们细读蜀汉帝国的历史,尤其是那些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就会发现,其实蜀汉帝国的最终结局,从刘备见到诸葛亮,然后“如鱼得水”的那天就已经注定好了。

    “隆中对”被无数人批判,有的说跨有荆益因为地理原因不可能实现,有的说“隆中对”忽视了孙权的利益,孙吴地缘狭窄,东临大海,最应该向西扩张,荆州必然出现争夺,等等。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从刘备后来发起夷陵之战的局限就能看出来。他之所以联营百里,就是因为水路难行,陆路险塞。跨有荆、益从根本上依赖于荆州大本营的稳定,一旦荆州出现问题,从益州出兵不可能迅速挽回荆州败局。

    孙刘联盟抗曹的主导者是周瑜、鲁肃,而且基本上是实现孙吴的战略需要。这点诸葛兄弟久处荆州,肯定是知道的。周瑜很早就和孙策确立过夺取荆州,然后西进益州的思路。如果不是周瑜英年早逝,孙吴很可能先于刘备夺得益州,这些都是在周瑜给孙权的霸业蓝图里面谋划过的。

    赤壁之后,荆州被三家分掉。南郡、南阳被曹操分割,刘备夺得长沙四郡,孙权占有江夏。后来周瑜成功夺了南郡,控制了长江下游。周瑜生前,孙权也试过向北扩张,走淮泗、打合肥的战略,但是被张辽打得一败涂地,后来他们也就基本放弃了向北扩张。周瑜去世之后,孙权惧怕刘备壮大之后孙刘联盟破裂,主动把荆州借给了刘备,这才有了蜀汉帝国崛起的根本之地。

    这两点显然不算上“隆中对”的根本缺陷。“隆中对”最根本的缺陷是它忽视了刘备最重要的政治资本:扶汉除贼,信大义于天下。

    诸葛亮出现之前,三国的历史基本就是“曹刘斗”。先是曹操一打徐州为父报仇,刘备和孔融援救陶谦,后来因为吕布袭取兖州而作罢。这一次算是刘胜曹败。之后刘备收留吕布,曹、刘联合打袁术,胜利之后,曹操离间吕布、刘备,夺得徐州,除去吕布,掳走刘备到许都看管起来。这是第二次徐州会战。

    再后来刘备打着灭袁术的旗号,逃出许都,灭袁之后,回师徐州,赚城斩车胄。曹刘再战徐州,刘备失败后逃窜投奔袁绍,关羽投降曹操。官渡之前,关羽反叛曹操,与刘备逃离河北,投奔刘表。等到曹操灭袁氏一族之后,南下荆州,又把刘备撵得仓皇逃窜。

    刘备败得那么惨,但他一直是曹操之外,北方最重要的一支势力,根本原因就是他帮助陶谦打退曹操,赢得了徐州集团的支持,而且他熟读经典,礼贤下士,得到了士人(甚至一些士人军阀张邈、臧洪)的支持。后来刘备成功做上豫州牧,也是士大夫集团联合推举的。

    刘备抗曹反复提到衣带诏,不管此事是真是假,至少在天下人心目中,刘备作为对抗篡逆之臣,扶汉讨贼的形象是不可动摇的。这也是他后来在荆州获得许多士人支持的关键。有了徐州和荆州集团的支持,刘备的政治身份也就确立无疑了,他必须不断抗曹,联合一切抗曹势力,成为抗曹的盟主。

    “隆中对”作为一个霸术之谋,肯定是天衣无缝的,但作为一份成就帝业的蓝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在政治合法性上做足文章。首先,在实现步骤上,荆州和益州都在刘氏皇族后代控制之下,想要跨有荆州、益州,关键在于怎么合理地接收,避免暴力夺取。第二,在b端,如何维护住一切抗曹的势力,团结在他自己周围。第三,在c端,如何保持士人归心,自己抗曹的形象不灭。

    可是就在历史按照“隆中对”的蓝图一步步发展的过程中,这三样先后出了问题,为蜀汉的最终解决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灭亡的种子。

    公元211年,在夺得长沙四郡、站稳脚跟之后,刘备终于迎来了霸业的曙光。曹操打败凉州集团,马超投奔张鲁。刘璋恐惧张鲁攻打自己,派法正迎接刘备前来蜀中对抗张鲁集团。

    刘备这时候其实左右为难,不仅准备不够充分,而且孙刘联盟内部矛盾重重,也还没有解决。就在这万难之际,他被庞统和法正说服,带兵来到益州。

    但是接下来,他就一步臭棋接着一步臭棋,毁掉了大好前途。

    他先是在葭萌关逗留不进,既不打张鲁,也不回荆州。紧接着,张松和法正“废璋迎备”的阴谋败露,张松被刘璋所杀。刘备转而回师攻打益州,在庞统战死之后,终于迎来益州的投降。

    紧接着,他废掉了刘璋,把刘璋送去了公安。

    这两步下来,表面上看他得到了益州,但实际上,悲剧也就开始了。

    首先,孙权觉得孙刘联盟出现了重大危机,刘备势力第一次超过了自己。而且刘璋的下场也让孙权看透了刘备这个人的本质,表面是说的都是理想,背地里是在为自己夺权,而且不顾盟友死活。

    第二,益州集团觉得刘备背信弃义,大部分人表面上附和,背地里拆台。这时候,张裕、谯周等一帮益州人士开始各种造谣,说大汉江山最终会属曹。法正本来不算益州重臣,但因为他迎来了刘备,为了巩固地位,开始大肆打压政治异己。

    第三,为了夺取益州,他带走了几乎全部荆州和徐州集团的政治力量,还在荆州横征暴敛了一把,损伤了当地的民众基础。更可怕的是,他还留下一个脾气暴躁,对士人和战友颐指气使的关羽看守后院。

    曹操灭掉张鲁,马超投奔刘备,刘备率部北上夺得汉中。在这个时候,刘备为了稳固益州集团和新归附的马超,既然宣布称汉中王,给新归附的益州集团和原来的徐州、荆州集团加官进爵。

    这一步,在刘备看来依然是合理的,因为不这么做,不可能迅速稳定巴蜀,但是这一步,也彻底让他这个抗曹盟主变成了野心家。

    曹操篡汉是有精密设计的,灭二袁恢复丞相制度,灭凉州集团称魏公,平汉中称魏王。每一次都有军功做基础。可是刘备这次称汉中王,是马超等人推举的,武力基础一般。更关键的是,他得不到孙权的支持,也没有利用好处在自己控制下的刘璋。这两个诸侯不支持,刘备的汉中王就算是自封的。

    尤其是站在孙权的角度看,刘备称王,自己作为讨虏将军,就比刘备矮了一截,与其屈居刘备之下,不如表面上归附汉朝,实则与曹操结盟,自己好歹也不隶属于哪个王之下。(当然这中间孙权也试探了一下关羽的态度,想和关羽联姻,被关羽骂走了)

    就这样,曹操和孙权暗中成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