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侣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社区里,我们竟然发现了“一间”学校:用木栅栏围了一块3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黑板没有讲台、没有粉笔、没有桌椅、没有课本、没有纸笔,与学习有关的工具一律欠奉。只有老师和学生。

    孩子们都挤在一起站着,听老师讲课。

    在长达20多年的战乱之后,索马里的教育系统已完全崩溃,蓦然一间学校的出现,对我们四个中国人触动特别大。

    政府没了,国家一片废墟,人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温饱都是巨大的问题。在如此条件下,这里的人们,还是在向往着学习,不让教育的火种熄灭在艰苦的环境里。

    接着往前走,眼前出现一道墙——由一些铁皮、毡瓦竖着堆砌而成。上面有道门,队长说,门后面就是难民营,这道墙是用来分隔社区和难民营的。就像索马里的阶级森严一样穷人间,也分界明显。

    推门进去,里面的人看我们拿着设备,以为是新闻记者纷纷示笑,侧身让我们拍他们的“家”和躺在地上的孩子。同样许多孩子围了过来,比前一个难民营里的孩子要热闹,他们高呼反美口号。安保队长也跟我们控诉,说这个地方也是美国人炸毁的,导致这么多年过去,依然破旧不堪。

    梁红的手里还留了一些糖果,她告诉了一位戴着眼镜的妇女——就是刚才那学校的老师,会说英语。让她招呼孩子们过来,把糖果分发出去。

    孩子们领到糖果后,围着我们像过节一样,快乐地笑着、跳着。

    他们是那么的容易满足,他们的快乐是如此简单。此时我们只能自责,我们能够帮得上的地方实在太少。

    那位女老师教孩子们用英文说“谢谢”,孩子们很认真地听着,然后一起用不太标准的口语,此起彼伏地笑着对我们说:“Thank you,thank you!”

    不是我埋汰同胞,一句简单的“谢谢”,此前我从未感到如此真诚过。就在那一刻,我们在索马里的土地上,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快乐。

    哐当一声响,我们刚才进来的那道门关上了。在索马里,一切情况都可能是意外。安保队有人去拉了几下,没拉开。安保队长交代:“你们小心点儿,门被锁住了,我们被困在里面了。”

    “为什么?”

    “可能那边的人看见你们给这边的孩子发吃的,没有给他们那边发吧。”

    “……”

    这个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学校”,除了老师和学生,其他什么都没有。

    孩子们的快乐如此简单。

    队长和几个难民营里的人都去敲门,和对面的人交涉让他们把门打开。曾乔一度担心这件事会不会引起冲突什么的身边的向导说:“别担心,也可能只是个玩笑而已,难民营和外面不一样。”

    门终于被打开了,安保队赶紧护着我们出去。

    说老实话,这会儿我居然一点儿也不担心。我能感觉到这些难民们对我们没有恶意,他们只是想向我们倾诉,告诉我们他们的真实生活,希望我们能够把他们的现状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

    这些,也是我们希望且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没有带来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但我们希望能带走一些真相,再带来一些希望。

    绝望的医院

    在离开难民营的时候,梁红在一个棚子里发现了一幅画:

    那是一棵粗壮的大树,枝繁叶茂,树的周围环绕着许许多多的难民棚。仔细看过去,繁密的绿色树叶上,都还写着字他们告诉我们,这每一片树叶上,都写了一个难民营的名字。

    这幅画的寓意不难理解:虽然他们现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们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的生活也会像那一棵大树一样,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他们也相信春天一定会到来,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国家,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他们的希望,简单而遥远。

    离开难民营后,在向导的指挥下,司机把我们带到了一家医院。

    这是我们到达索马里之后,看到最豪华的一栋建筑了,也是唯一从外面看上去没有弹孔的大楼。

    这所医院,也是目前摩加迪沙境内唯一的一所正规医院,据说是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政府给索马里援建的。看上去也颇具中国风,下面的墙体被涂成绿色,上面则全部被粉刷成白色,典型的“Made in China”。

    推门进去,里面熙熙攘攘,人非常多,男女老幼皆有。声音嘈杂,叫喊声、谈话声、呻吟声、小孩大哭声……在这里,我们也再一次看到了许多背着枪的武装人员。

    向导解释说,这所医院目前是属于本地某一派势力的,自然有他们的武装人员保护。而与之相对的,是大厅墙上的一个标志:一个红色的圆圈内画了一挺AK47,然后一道倒斜杠划下来。意思不言自明:禁止携带武器。

    在往里面走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有人用中文向我们问好:“你好。”

    脚步一下子就被拽住了。这是我们到达索马里之后,第一次听到外人说中文。转头看过去,是一个年轻的黑人小伙子,戴着一顶穆斯林的帽子,身上穿着白大褂,胸前印着四个汉字“武汉大学”,面孔也很不东方。

    索马里医院是中国援建的,还有一位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阿拉伯医生。

    他看上去比我们还意外,热情地和我们握手,不停地说着“你好,你们好!”

    我们颇有些惊讶,问了句废话:“你会说中文?”

    他点点头,说:“你们是中国人?”

    “是的,我们是从中国来的。”

    他再一次伸出手,重重地和我握住,说:“中国,我喜欢中国!我是阿拉伯人,在迪拜长大。后来去中国的武汉大学留学,那是所很美丽的学校。我在那里学医,学成之后就来到了索马里,在这所医院里当医生。”

    备感亲切之外,我们也被这个年轻人的选择所打动。成长于富庶的迪拜,在武汉大学这样的名校留学,最后却选择了来索马里这个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行医救人。此刻我突然就想到了毛主席对白求恩大夫的那几句评价:“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接下来的话,佐证了我的联想:“虽然我出生在迪拜,但是我的父母从小就告诉我,我是索马里人,我们的祖国是索马里。所以当我在中国学习完了之后,就决定一定要回来建设我的祖国,帮助我的同胞们。”

    伟大不在别处,就在身边;不在追寻,就在一念之间。

    我由衷地钦佩这个小伙子。他看上去也不过20多岁,就敢于放弃本来安逸的生活和美好的前途,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战乱不断的家乡,来帮助自己的祖国和同胞。

    自然,这个小伙子就成了我们医院之行的向导,他带领我们去参观整座医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