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清穿之贵妃长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上喜得嫡子, 外头军机重臣们都已经在等着给皇上磕头,高静姝很快告退。

    紫藤扶着她的手,从养心殿一路回钟粹宫。

    远远的就听见宫内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起, 来往行走的宫人们也都带着一脸喜色。

    最顶上的主子心情好, 他们当奴才的自然就能松口气。

    紫藤就笑道:“想来接下来这些日子, 前朝后宫可要热闹了。”

    但接着高静姝就发现, ‘热闹’二字还是太轻,不足以表达气氛, 大约只有普天同庆四字才能说尽。

    --

    毫不夸张的普天同庆。

    大清皇上上朝分大朝、常朝,多半举行常朝。

    还有一种正殿朝会, 几乎只出现在礼部的文书里,除了新皇登基、皇帝整寿亦或是万国来朝等国之大事, 一般不举行。康熙爷在位六十年,也没举行过几次正殿朝会。

    当今也只在自己三十岁圣寿之庆, 兼之张广泗彻底平定广西、湖南的苗叛这两件大喜事加叠的情况下, 举行了一次正殿朝会, 并在太和殿大宴群臣,命人作诗作歌, 以纪其盛。

    今年为了七阿哥的诞生, 皇上下旨要行正殿朝会, 可见何等看重嫡子。

    皇上的心情就是举国上下的风向标,皇上高兴,下头决不能拉着脸。

    于是, 乾隆十年的四月,京中处处洋溢着欢喜。

    --

    因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资格进入皇城贺喜皇上, 便只能去皇后母族表达敬贺, 以至于富察一族的门槛险些没给这些人踢平了。

    不过真踢平了也无所谓——皇上赏赐了门槛。

    为表嫡子降生, 普天同庆,皇上赏赐了如今八位军机大臣和几位有功的将领,一人一个紫檀木门槛。

    手笔之大,令人震撼。

    毕竟如今京中好的紫檀极少。

    主要是前明就将国内好的紫檀几乎采伐殆尽不说,还去南洋采买,把周围真腊、爪哇、渤泥、暹罗等地的紫檀也都刮地买光。

    到了大清这里,倒不是不好意思去继续搜刮,而是再勒令南洋各国进贡或是派人采买,也只有些粗不盈握,节屈不直的紫檀——此木材生长太慢,非百年不能成材,实在是好的都叫前明弄完了。

    乾隆的脾气,一贯是要就要最好的,他想要,石头里也得挤出水来。

    两广总督只好继续派人去各南洋小国采购。

    今年进上的总共也不多,皇上让内务府算了算,不够给和敬公主打一套压箱底的家具将来用于出嫁。再看木头的形状,倒是做了门槛最不浪费,于是就命人锯了做门槛。

    文臣的门槛上赐白鹤纹,武将赐麒麟纹。

    于是众人除了拜访恭贺外,还要特意看门槛,只见紫檀门槛呈犀牛角色泽,绞丝细密,木质坚硬,见者无不啧啧称奇。

    没有获得紫檀门槛的诸臣工也多发一年份例。

    朝野上下倾心感悦皇上天恩浩荡。

    两日后,军机处遵皇上圣旨明发天下:首次普免全国钱粮,同时大赦天下,非八大罪的刑犯都可再议减刑。

    皇上践祚十年来,也曾多次减免多地税赋,但这种普免全国钱粮的大手笔还是第一回。

    皇上这是要用全天人的感佩来给七阿哥积福。

    各地官员自然能体察皇上心意,正在张罗诸如万民伞,万民书之类的物件,表达天下万民都期盼皇上嫡子平安长成。

    --

    后宫内,太后亲自主持七阿哥的洗三礼。

    长春宫上下更是比别处喜气盈腮,乌嬷嬷带着人亲手准备洗三用的围盆布、锁头、秤砣、金银锞子、小镜子等物。又在庭院中一阵风似的从这头刮到那头,检查旁人备下的物什:“这生熟两种鸡蛋可别搞错了,还有青茶叶,哎哟这会子还吝啬什么新茶啊,快给我取了来。”

    忙的不亦乐乎,隔着屋子都能听见乌嬷嬷在院子里洪亮的声音。

    皇后端了一碗药慢慢喝着,对葡萄道:“洗三礼上胭脂染红的桂圆、花生、栗子你都收好,到时候给贵妃送去些,是个好意头。”

    葡萄忙应下。

    外头就报太后到了。

    皇后尚在坐月子,但还是坐直身子,以手压在身侧,在床上向太后行了礼。

    太后忙笑着按下,然后迫不及待要水浣手,这才从乳母手里接过七阿哥,爱惜地抱着哄了哄,然后对皇后道:“哀家亲自带永琮去洗三礼,再给你好好送回来。”

    七阿哥的名字便是永琮。

    琮是祭祀的礼器,且宗字有秉承宗业的意思,皇上是早早为嫡子选定了这个字。虽还未正式赐名,但太后皇上极喜欢这个名字,都已经叫上了。

    皇后倚在枕上,脸色还是有些苍白,但笑容也是前所未有的从容满足。

    “皇额娘带着,臣妾有什么不放心呢。臣妾这回生育到底不比十几年前年轻体健,很是觉得疲累,皇额娘若喜欢,满月前将永琮养在寿康宫里也好。”

    七阿哥若是得太后养育至满月,自然是殊荣。皇后忍住不舍,说出此言。

    太后听得欢喜,就对皇后道:“虽说妃嫔生子都要满月送去阿哥所,可七阿哥可不同。哀家去跟皇上说,就算不能留在你的长春宫,也要留在哀家的寿康宫,满了周岁才行呢。”

    皇后一怔:“皇额娘,这不符合宫规,叫六宫非议。”

    其实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连乌嬷嬷、青提加上孙大夫都准备派给七阿哥,今年小选又还没行,到时候再挑富察氏的人进宫伺候七阿哥。

    她自然不放心,可若是不送去,与别的阿哥相差太多,只怕就要有人说她这个嫡母不慈,只看顾自己的孩子,不管别的阿哥。

    太后抱着孙子轻轻摇晃,口中道:“你放心,你还是按着宫规要送的,只是哀家要孙子来养着罢了。难道谁能说到哀家脸上来?”

    她看起来仍旧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然而说出的话却凌冽:“你自是要守规矩做贤后,哪里晓得人心的诡谲,阿哥几十个人伺候着,今日都是干净的,过了一夜就难保明日还是干净的。孩子那么小,哪里经得起意外?你有放心的人,到时候交给哀家就是。宫里再没有比寿康宫更清净的地方了。”

    只怕连长春宫人来人往,都保不住混不进杂鱼。

    况且皇后还需要按着宫规,不得违拗,可太后就自在多了。她老人家想进佛堂就一个月不出门,天下人还都得说太后慈心虔诚,可皇后要是进佛堂三天不出来,就有人弹劾了。

    叫太后难得露出凌冽的话语一提,皇后脸色发白,她始终不愿意去回想永琏之事。

    那之后,皇上将所有服侍永琏的人都送进了慎刑司。然而最终没有审出任何异常,二阿哥就是得了风寒,然后发烧去了。

    皇后信了慎刑司的话,她不能不信。

    也不能去想,若是永琏养在她自己身边会不会得这一场风寒。要是去想,去后悔,会把自己逼疯。

    --

    怀里的婴儿发出轻微的“哼唧”声,太后忙轻轻拍哄着。

    皇后发现,太后手上没有护甲,且指甲也剪短了,连面上都没有脂粉,素着一张脸,哪怕显出了老态也不顾,竟是要亲手抱着孩子带孩子的样子。

    皇后声音忍不住哽咽起来:“皇额娘。”

    太后叹道:“哀家原也拿不定主意,倒是那日贵妃和愉嫔在哀家那里,说起了有人偷偷给永琪喂点心,险些撑坏了这样的恶事,哀家才下定了决心。别的阿哥是别的阿哥,嫡子是嫡子。”

    “行了,可别哭,月子里伤了眼睛。等你闲下来,倒是再给哀家添个孙子才好呢。”又加了一句“孙女也好。”

    和敬不单单是皇上唯一的女儿,也是太后唯一的孙女,自然是心疼的不得了。

    想想就不舍得叫她嫁到茫茫大草原上去,无奈她们后宫女人,哪怕是太后也做不了主,只能盼着皇上的心意罢了。

    --

    太后亲手抱着七阿哥,又庄重地主持了七阿哥得洗三礼,六宫嫔妃,尤其是有子的嫔妃,再咬牙咬的牙根酸痛,都得堆着一脸的笑,备下厚厚的洗三礼。

    太后皇上如此看重,纯妃、嘉妃酸过后,却有了另一种期盼:都盼着皇后不肯将儿子满月后交给阿哥所养育。

    如果这样的话,她们也有理由向皇上哭求,把儿子也接到自己宫里养着。

    皇后是后妃的表率,她违背了宫规,旁人自然要跟上。

    谁料皇后一直没开口,甚至给七阿哥准备了人手,表明了满月后就要送到阿哥所。

    嘉妃都忍不住了:“皇后竟然真的舍得!”

    直到过了七阿哥的满月,纯妃嘉妃盼得脖子都长了,却见皇后处还没有动静去向皇上求情。

    这一日,正是七阿哥该离了长春宫去阿哥所的正日子。

    谁料七阿哥的队伍前脚刚到阿哥所,乳娘还没放下孩子呢,后脚太后就去皇上跟前要宝贝孙子了:“哀家年纪大了,就想着含饴弄孙,静心礼佛。七阿哥又是佛诞日出生的,可见跟佛祖有缘,皇帝若有孝心,就全了哀家的心意,让哀家养育七阿哥。”

    皇上从来是以仁孝治天下,立刻表示,只要皇额娘愿意,不嫌劳累,尽管挑阿哥过去养。

    为了表明公正,皇上还敞开了现在六岁下的阿哥:“五阿哥永琪,六阿哥永瑢,七阿哥永琮,皇额娘要是喜欢,都抱了去也好。”

    太后含笑说了几句孙子都好的话,然后挑选了七阿哥,满意而去。

    于是七阿哥的包袱都没打开,就从阿哥所又转去了寿康宫。

    六宫嫔妃目瞪口呆:还有这种操作?

    但确实没人敢上去跟太后讲理,你为什么不守宫规。

    因无勇士主动撩拨太后,所以此事就这么定了。

    皇上一贯是做戏要做全套的,在朝上还说起了此事,感动于太后礼佛的诚心,诸臣工自然附和。

    礼部尚书又迅速上奏:今年嫡子降生,乃大吉之事,皇上既然免了天下钱粮,恩泽世人,何不再给太后加以尊号。

    皇上表示:礼部很灵。

    礼部做的入了皇上的心坎,旁人也不是大傻子。于是半月后,礼部还在无数浩如烟海的好字眼中,给太后挑那些意头好又不能跟先人犯冲犯忌讳的尊号时,两广总督的贺表已经到了。说是发现了‘荒地上一夜长满灵芝’这样的天降祥瑞,随贺表还附赠了一个红木匣子,里面装了一只上好的灵芝。

    正巧夏子鱼在,一眼就瞧出,这灵芝年份可不是一夜间能长出来的……

    不过他当然不会扫皇上的兴致,立刻表明,早已荒芜的土地骤然生出上好灵芝,必然是福泽降世的缘故。

    两广总督打响了“祥瑞”的第一弹,之后各地都陆续的发现了祥瑞。

    什么白鹿白龟的祥瑞,都多到俗了。出挑的都是别出心裁的,比如山东:人民群众发现了一段黄河水忽然变的清澈,泰山上发出了蓂荚。

    不单如此,在山东烟台蓬莱仙岛,据说是始皇帝命人去海外寻找长生药之处,竟然出现了海市蜃楼。

    上千民众亲眼见到凤凰集,麒麟游的神异之相。

    最后这场全国各地贡“祥瑞”就以山东巡抚最为出众而盖章定论。

    各地官员暗恨:谁让泰山在山东地界儿呢!还有孔圣人的故乡,听说孔家第不知道多少代圣孙,还发现孔圣人庙宇内紫光闪烁,真是太平大世的征兆。

    最后由钦天监收尾:正好京中下了春雨,然后又晴空万里,他们就报了甘霖降,景星明,庆云现的天象。

    钦天监正史在皇上跟前磕头:“臣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观此天象,可谓大吉祥瑞。恭贺皇上!”

    --

    长春宫。

    这些祥瑞之信一样样送进长春宫。

    高静姝笑道:“皇上可高兴了。”

    皇后却难免担忧:“这样大的祥瑞福气,永琮还小呢。”

    高静姝忙劝她:“娘娘不要这样想,他们寻得祥瑞上书,并没有写明七阿哥,而是说因皇上‘尧舜临轩,禹皋在位;处处四民安乐,年年五谷丰登。’天下才有祥瑞。连嫡子降生也是上天神明送来的祥瑞之一呢,所以娘娘不用担心,这样大的福气,皇上绝对受得住。”

    他可一路受到六十年后。

    不过宫内宫外的一片喜庆,对许多人来说实在有点刺激。

    其实纯妃和嘉妃也做过了心理准备,但没做过这么大的心理准备啊!

    她们的儿子已经不是路边摊上卖的白菜,根本是地里的小野菜好不好。

    皇后见贵妃安慰她,就莞尔道:“今年为着本宫坐月子,只怕要六月底才能往圆明园去了。不过昨儿我听皇上说,预备这两年就效仿圣祖南巡,其中就要到山东去登泰山祭孔庙。”

    “我记得皇上提过,你喜欢看泉水,特意去‘别有洞天’看仿的趵突泉,那么这回就也去济南,让你见见真正的七十二名泉和天下第一泉。”

    皇后原以为,以贵妃的性子,听了这话会格外高兴的,谁知道,却见贵妃脸色微微一白,好像有点害怕似的,不由诧异。

    富察皇后崩逝于乾隆十三年第一次南巡的途中,就死在济南的御船上。

    高静姝摇了摇头:虽然皇后难产,但七阿哥生下来并无不妥,此刻更是被太后接到寿康宫养育去了。若是这样还能出事,只能是天命不肯容人。

    高静姝下意识转了转自己的绞丝金镯。

    “这两年就去吗?”若是不是乾隆十三年南巡,是否就能避过这场祸事?

    皇后莞尔:“总要等永琮满了周岁才好。毕竟是皇上第一次南巡,定是要奉太后同行,永琮太小倒是不宜出行。”

    说完就见贵妃笑道:“臣妾倒是很愿意看看江南风物和孔圣人故乡的风貌,只是……”她故意撇开刚才伤感畏惧的心思,笑道:“江南多美人,鲁地也是人杰地灵之处,说不得皇上会纳几个新人呢。”

    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夏雨荷吗?

    “放肆。”这一声却是皇上的声音。

    高静姝:……我难得说几句坏话,全让皇上抓了包。

    只得起身请安。

    皇后这回生产有风波,自然要做双月子,此时也就不曾起身,只是欠身行礼道:“皇上怎么悄默声的来了?外头倒都是些泥胎木偶似的。”

    皇上一笑,扶皇后躺回软枕,却故意不叫贵妃免礼,直到自己坐下才道:“朕若不悄悄来,都不知道有人背后编排朕呢。”

    高静姝仍旧维持着半蹲万福的姿势:“臣妾错了。”

    “皇上别吓唬贵妃,她就是个想到什么说什么的脾气,您还要跟她计较吗?倒吓得她以后都不敢说笑了。”

    皇上抬抬下颌:“坐吧。”

    高静姝这才退了几步在绣墩上坐下,没敢再坐到皇后床边去。

    皇上又道:“祖宗规矩,满汉不通婚,汉女不得入宫,你倒是敢编排朕呢。”

    高静姝心道:皇上您最好记住您这句话,反正后世野史里,您后宫里的汉女可不少。

    甚至圣祖康熙爷晚年的爱妃王氏,连声三子,不也是汉女出身吗?不过是给个汉军旗的出身糊弄下就罢了。

    当然面上继续认错:“臣妾错了,就是想着江南多美人,才随口说的。”

    皇上摆了摆手道:“朕又不是贪恋美色的皇帝。”就将这个话题带了过去。

    高静姝低着头:真的吗真的吗?

    --

    见皇后一日日神色见好,皇上也觉得放心。皇后生产后,他曾宣夏院正问过,为什么宫中少动刀子手术,倒不如乡野间医生,有时还会给人截个肢剜个烂了的疮之类的。

    夏院正道,许多人都是动了刀子后,看似病症好些,但却忽然就高烧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